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
意思:为什么从来没有戴白老,会有需要把红时。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迟暮、季节变迁和自然规律的感悟。通过对“荔枝”这种水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
首句“此翁见事常迟,八秩尚移荔枝”,这里的“此翁”指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他似乎对世事洞察秋毫,但行动却常常迟缓。“常迟”二字,既描绘出老人的迟缓,又暗示着他对时间的敏感。而“八秩尚移荔枝”则描绘出老人对荔枝的喜爱,他似乎在荔枝成熟时才刚刚意识到季节的变化。
“何曾无戴白老,会须有擘红时”这两句诗,诗人借用了“戴白”和“擘红”两个词语。“戴白”指的是老人,而“擘红”则是指剥开荔枝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的深深感慨。即使老人已经年迈,他仍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品尝到荔枝的甜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老人在季节变迁中的行动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描绘老人的行动和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