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馆言怀》 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意思:蟋蟀已经秋思,蕙兰仍碧滋。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秋馆言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以秋景起兴,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句“蟋蟀已秋思”,蟋蟀的鸣声在秋天格外响亮,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秋思。蟋蟀的鸣声唤醒了秋天的寂静,也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而“蕙兰仍碧滋”则描绘了蕙兰的生机勃勃,与蟋蟀的秋思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施展才华的叹息。诗人以一个“献赋客”自喻,表达了自己像一位献赋的文人,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叹息这大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凉情绪。“云台”在这里象征着权势和地位,“日夕云台下”暗示了诗人的处境和地位的卑微。“商歌”是艰苦奋斗、渴望成功的象征,而“空自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景起兴,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处境和感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都十分贴切,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碧滋

    读音:bì zī

    繁体字:碧滋

    意思:形容草木翠绿而润泽。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庭树发红彩,闺草含碧滋。”
      ▶唐·钱起《秋馆言怀》诗:“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宋·秦

  • 蕙兰

    引用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

  • 秋思

    读音:qiū sì

    繁体字:秋思

    意思: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唐·沈佺期《古歌》:“落叶流风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开。”
      ▶宋·苏辙《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学久骞。”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