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意思:千钧什么地方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出自作者[唐]刘商的《送杨行元赴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抒发情感的诗。它通过描绘渡过邗沟时的惜别场景,以及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于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晚渡邗沟惜别离”描绘了一个晚上的渡江场景,其中包含着对于离别的感慨和不舍。邗沟是连接扬州和淮安的重要水道,也是诗人即将分别的地方,因此这个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渐看烽火马行迟”一句,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马不停蹄的行进状态,暗示着诗人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于和平的渴望。这里的“烽火”象征着战争的威胁,而“马行迟”则暗示着战争的紧迫和艰难。
“千钧何处穿杨叶”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战争的紧张和艰难比作千钧之力穿过杨叶,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这里的“穿杨叶”也暗示着战争的胜利和成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最后,“二月长安折桂枝”一句,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里的“二月”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折桂枝”则象征着成功和胜利。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战争忧虑和未来期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既有离别的伤感和不舍,也有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