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月(一作江城秋夜)》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意思:思苦自己看明月苦,人愁不这个月花愁。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秋月(一作江城秋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以其生动的描绘,将夜晚江边的场景和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江干入夜杵声秋”,诗人以听觉作为开端,生动地描绘了江边入夜时分的场景。杵声是秋夜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引入了诗的主题——夜晚。 “百尺疏桐挂斗牛”描绘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其枝叶高悬,直入斗牛星宿之列。这一句既表现了梧桐的高大,也暗示了诗中人物的形象——他或许是一位孤独的诗人,或者是一个被生活所困的旅人,在这样一棵高大的梧桐下,他仰望星空,思考着人生的苦涩。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这两句诗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明亮的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愁苦,仿佛月光也在为他的痛苦而闪烁。这一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痛苦,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最后一句“人愁不是月华愁”则以一种哲理式的思考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夜晚江边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梧桐、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痛苦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作者介绍 戎昱简介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关键词解释

  • 月华

    读音:yuè huá

    繁体字:月華

    英语:lunar corona

    意思:(月华,月华)

     1.月光,月色。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不是

    读音:bú shì

    繁体字:不是

    短语:讹误 错误 不对 大过 谬误 病 错 差错 偏向 谬 过错 错处 差 误 偏差 讹

    英语:(n) blame or fault

  • 是月

    读音:shì yuè

    繁体字:是月

    意思:I
    这个月。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以立春。”
       ▶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是月,派荆州·满洲兵一千五百名。”
    II<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