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京馆》 和气旋成燕谷暖,使华重照苏门新。

和气旋成燕谷暖,使华重照苏门新。

意思:和气旋成燕谷温暖,使华重照苏门新。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望京馆》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从绝漠返朱轮,便有东风逐去尘》是一首描绘春天回归,以及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从绝漠返朱轮,便有东风逐去尘”描绘了作者看到从荒凉的沙漠返回的红色车轮,预示着春天的回归,和煦的东风驱散了冬天的尘埃。这里的“朱轮”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作者通过描绘其返回象征着权力的回归,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便有东风逐去尘”则直接描绘了东风的吹拂,驱散了冬季的寒冷和尘埃,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和气旋成燕谷暖,使华重照苏门新”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煦,使得燕子开始筑巢,山谷也变得温暖起来。同时,春光明媚,使得苏门山的景色焕然一新。这两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山川如避中原执,天地应酣上国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期待和希望。作者认为,山川大地应该欢迎国家的繁荣昌盛,就像人们欢迎春天的到来一样。这里“中原执”暗指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上国春”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最后,“二月塞亭行欲尺,初花犹未识归人”描绘了二月的边塞亭中,作者看到初春的花朵尚未认识归来的行人,象征着春天的回归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回归,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希望和信心传递给了读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从绝漠返朱轮,便有东风逐去尘。
和气旋成燕谷暖,使华重照苏门新。
山川如避中原执,天地应酣上国春。
二月塞亭行欲尺,初花犹未识归人。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燕谷

    读音:yàn gǔ

    繁体字:燕穀

    意思:
     1.即寒谷。在古燕地。传说为邹衍吹律生黍之处。
      ▶《太平御览》卷五四引汉·刘向《别录》:“《方士传》言: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
      ▶邹子居之,吹律而

  • 苏门

    读音:sū mén

    繁体字:蘇門

    意思:(苏门,苏门)
    山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北。又名苏岭、百门山。
      ▶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孙登。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

  • 气旋

    读音:qì xuán

    繁体字:氣旋

    短语:气流

    英语:cyclone

    近义词: 气团

    详细释义:低压区的空气从四周向中心聚合

  • 和气

    解释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 华重

    引用解释

    高贵,显要。《南齐书·百官志》:“侍中, 汉 世为亲近之职, 魏 晋 选用,稍增华重,而大意不异。”《新唐书·宦者传序》:“其在殿头供奉,委任华重,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省长官》:“中书、尚书令在 西汉 时为少府官属…… 魏 晋 以来,浸以华重, 唐 初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