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意思: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位僧人远行,从西天竺来到中国,在中国朝寺中传播佛法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这位僧人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的深深敬意。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僧人的行踪,他从遥远的西天竺出发,走遍了中国的寺院。他的口里翻动着古老的贝叶经文,手中持着金质的锡杖,发出泠泠的声音。这描绘出他庄重而威严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佛教经典的深深敬仰。 接着,诗中描绘了他在寂静的溪流边和深邃的山林中的经历。他护法护身,只有用锡杖才能行走在石濑云溪上,这表现出他的坚韧和毅力。当他走过松径时,风变得更加寒冷,这似乎象征着他的旅程充满了艰难和挑战。而在遥远的霜天月下,他诵经的声音显得更加清晰和庄重。 在夜晚,当他在空山之中诵经时,月亮似乎只是挂在枯树枝上,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坚韧。诗中还提到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这表达了佛教的自由精神和无我境界。 最后,诗中提到他即将离开佛川,前往未知的天台,这似乎暗示着他的旅程还将继续。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深深敬意和祝福,希望他能游历得当,平安归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僧人的旅程和经历,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这位僧人的赞美。同时,它也传达了佛教的自由精神和无我境界的重要性。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作者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枯树

    读音:kū shù

    繁体字:枯樹

    意思:(枯树,枯树)
    凋枯之树。
      ▶汉·焦赣《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
      ▶《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

  • 寥寥

    读音:liáo liáo

    繁体字:寥寥

    英语:very few

    意思:
     1.空虚貌。
      ▶《吕氏春秋•情欲》:“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沈滞

  • 后夜

    读音:hòu yè

    繁体字:後夜

    意思:(后夜,后夜)
    后半夜。
      ▶唐·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宋·梅尧臣《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禅诵

    读音:chán sòng

    繁体字:禪誦

    意思:(禅诵,禅诵)
    佛教语。谓坐禅诵经。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
      ▶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昼则目禅

  • 树枝

    读音:shù zhī

    繁体字:樹枝

    短语:桂枝 橄榄枝

    英语:branch

    意思:(树枝,树枝)
    树木的枝条。
      ▶《管子•轻重丁》:“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