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庆建州叶守》 未曾批敕中书考,先判天官二十年。

未曾批敕中书考,先判天官二十年。

意思:不曾批命令中书考证,先判天官二十年。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庆建州叶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官场生涯,特别是新贵们的争名逐利和作者自身的超然物外。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 首句“新贵纷纷竞着鞭”,描绘了新贵们纷纷进入官场,争相追逐名利的场景。着鞭,是比喻追求名利,如同马匹着鞭,急速奔驰。这句诗揭示了官场的浮华和喧嚣,展示了人们为名利所驱使,不顾一切地追求权力和地位。 第二句“明公于此独恬然”则是对作者的自我描述,表明他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淡定。恬然,意为平静自然,不受外界干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不追求浮华的名声和地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三句“未曾批敕中书考”是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表明他未曾参与那些追逐名利的行为。批敕中书考,是指在朝廷中处理重要政务,获得高官厚禄。作者以此自谦,表明自己未曾涉足官场浮华,保持了内心的清净。 最后一句“先判天官二十年”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的坚守和对官场的批判。判天官,是指担任高级官员,如天官郎中之类。作者以此表明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新贵的道路,选择了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宁愿在官场之外,默默地付出努力,也不愿追逐那些虚无的名利。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选择,展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贵纷纷竞着鞭,明公于此独恬然。
未曾批敕中书考,先判天官二十年。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未曾

    读音:wèi zēng

    繁体字:未曾

    短语:远非 罔 毋 绝非 从不 莫 靡 从未

    英语:ne\'er

    意思:不曾。
      ▶《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

  • 批敕

    读音:pī chì

    繁体字:批敕

    意思:代皇帝批示处理奏章和对草拟的制敕签署意见。
      ▶宋·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平生批敕手,浓墨写黄纸。”

    解释:1.代皇帝批示处理奏章和对草拟

  • 中书

    读音:zhōng shū

    繁体字:中書

    英语:cabinet minister

    意思:(中书,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