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批敕中书考,先判天官二十年。
意思:不曾批命令中书考证,先判天官二十年。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庆建州叶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官场生涯,特别是新贵们的争名逐利和作者自身的超然物外。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
首句“新贵纷纷竞着鞭”,描绘了新贵们纷纷进入官场,争相追逐名利的场景。着鞭,是比喻追求名利,如同马匹着鞭,急速奔驰。这句诗揭示了官场的浮华和喧嚣,展示了人们为名利所驱使,不顾一切地追求权力和地位。
第二句“明公于此独恬然”则是对作者的自我描述,表明他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淡定。恬然,意为平静自然,不受外界干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不追求浮华的名声和地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三句“未曾批敕中书考”是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表明他未曾参与那些追逐名利的行为。批敕中书考,是指在朝廷中处理重要政务,获得高官厚禄。作者以此自谦,表明自己未曾涉足官场浮华,保持了内心的清净。
最后一句“先判天官二十年”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的坚守和对官场的批判。判天官,是指担任高级官员,如天官郎中之类。作者以此表明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新贵的道路,选择了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宁愿在官场之外,默默地付出努力,也不愿追逐那些虚无的名利。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选择,展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