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意思:杀蛇泽畔人烟晓得,戏马台前树影疏。

出自作者[唐]薛逢的《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晓乘征骑带犀渠,醉别都门惨袂初》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抒发情感的七言律诗,通过对都门送别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联“晓乘征骑带犀渠,醉别都门惨袂初”,描绘了诗人清晨骑马离开都门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伤感。犀渠是一种防身武器,这里用来形容征骑的威武之姿,也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征途。醉别都门则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颔联“莲府望高秦御史,柳营官重汉尚书”,通过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许。秦御史象征着朋友仕途顺利,官位高升,而汉尚书则代表了诗人对朋友担当重任的期待。 颈联“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描绘了历史场景,借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斩蛇泽畔的传说象征着刘邦的英雄事迹,戏马台则是历史上的名胜,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淡泊。 尾联“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历史的反思。即使身上挂着官服,也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古来名利都是虚无的。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和历史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历史的反思,情感深沉而内敛,语言简练而寓意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乘征骑带犀渠,醉别都门惨袂初。
莲府望高秦御史,柳营官重汉尚书。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
作者介绍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关键词解释

  • 戏马台

    引用解释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

  • 人烟

    读音:rén yān

    繁体字:人煙

    短语:宅门 住户 家 户

    英语:signs of human habitation

    意思:(人烟,人烟)

     1.三国·

  • 斩蛇

    引用解释

    汉 刘邦 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唐 薛逢 《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 戏马臺 前树影疏。”《水浒传》第五九回:“三日之内,早望见那座山,乃是昔日 汉高祖 斩蛇起义之处。”

  • 马台

    读音:mǎ tái

    繁体字:馬檯

    解释:1.旧时高门大户前供上下马的石台。

    详细释义:方便上下马用的石凳子或石台子,旧时大户人家多放置在大门左右两侧。西游记?第十八回:『二位长老,你且在马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