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意思:使者徘徊有好兴,高吟不减少向宣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亭栏下望向汉江水,感受到的美丽景色和思乡之情。 首句“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描绘了作者在亭栏下远望汉江水的情景,江水绿波荡漾,如同一面镜子般清晰。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镜子,生动地展现了水的清澈和美丽。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描绘了作者在望见江水时所看到的景象,太阳透过云层射向江中的小洲,水中的倒影随着波浪摇曳。同时,槎头摆子也随着水流摆动,发出潺潺的声音。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看到樯帆落下,作者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听到捣衣声,作者想起了远方的游子。这两句诗将思乡之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望江时的愉悦心情。作为使者,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思乡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他感到愉悦和兴奋。同时,他也不禁吟诗作赋,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望江时的美丽景色和思乡之情。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佳兴

    读音:jiā xīng

    繁体字:佳興

    意思:(佳兴,佳兴)

     1.饶有兴味的情趣。
      ▶唐·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元·刘文清《玉漏迟•泛舟东溪》词:“天设

  • 不减

    读音:bù jiǎn

    繁体字:不減

    英语:imperishability

    意思:(不减,不减)

     1.不次于,不少于。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

  • 使者

    读音:shǐ zhě

    繁体字:使者

    短语:大使 行李 使 行使

    英语:emissary

    意思:I
    使唤之人;僕从,佣工。
       ▶《礼记•投壶》:“司射、庭

  • 徘徊

    读音:pái huái

    繁体字:徘徊

    短语:犹豫不决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游移 举棋不定 动摇 踌躇不前 优柔寡断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linger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