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意思:苏李冥蒙随蜡烛灭了,陈樊漂泊追逐萍流。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通过对花边楼、望月桥、园林、邻里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悼念之情。 首联“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描绘了花边楼依水而建,春水荡漾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在楼中一坐就是四十年的感慨。颔联“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通过描绘望月桥的倒塌和采莲船的修缮,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颈联“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进一步描绘了园林的变化和邻里的老去,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尾联“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借用典故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悼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感慨。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岁月流逝,生活变化,但作者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游历春水楼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苏庶子弘、李中丞道枢、及陈、樊二妓十余年皆楼中歌酒中伴,或殁或散,独予在焉。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漂泊

    读音:piāo bó

    繁体字:漂泊

    短语:飘荡 飘零 飘流 流离失所 流转 颠沛流离

    英语:wanderer

    意思:
     1.随流漂荡或停泊。
      ▶《太

  • 苏李

    读音:sū lǐ

    繁体字:蘇李

    意思:(苏李,苏李)

     1.汉·苏武与李陵的并称。
      ▶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苏·李居前,沈

  • 冥蒙

    读音:míng méng

    繁体字:冥蒙

    英语:Dim

    意思:(参见冥濛,冥矇)

     1.幽暗,不明。
      ▶晋·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旷瞻迢递,迥眺冥蒙。”

  • 萍流

    读音:píng liú

    繁体字:萍流

    意思:
     1.犹漂流。
      ▶晋·木华《海赋》:“或乃萍流而浮转,或因归风以自反。”
      ▶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