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公实雷雨》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意思:惊雷势力想拔三山,急雨声如倒河流。

出自作者[宋]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惊雷和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首联“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关切。惊雷之势欲拔三山,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决心,而急雨声如倒百川,则描绘出一种紧迫和压力。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象征意义,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奇寒象征着严酷的时局,客梦则暗示了流离失所的人们的苦难。若为一震静胡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颈联“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现实,田园荒芜,河流中流淌着腥膻之气的景象,进一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这一联通过描绘现实的苦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尾联“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诗人表达了想要为国家出谋划策的愿望,但自己并非大手笔,无法为朝廷出力。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诗人的自知之明和谦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惊雷、急雨、奇寒、田园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关键词解释

  • 百川

    读音:bǎi chuān

    繁体字:百川

    意思:江河湖泽的总称。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唐·李白《公无渡河》

  • 三山

    读音:sān shān

    繁体字:三山

    英语:Tam Son

    意思: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 惊雷

    读音:jīng léi

    繁体字:驚雷

    意思:(惊雷,惊雷)

     1.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刘向《九叹•远游》:“凌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宋·范成大《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