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
意思: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乎是行贿走路中。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下·羊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权力斗争和人性阴暗面的反思。通过描绘一个被权力所伤害的人物,诗人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首句“尺鲤何曾到贾充”,诗人以尺鲤不飞来比喻贾充的孤独和失落,表达了贾充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境况。贾充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昭的心腹,但在司马炎称帝后,贾充在朝廷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失去了原有的权势。这句诗表达了贾充在权力斗争中的失落和无奈。
第二句“太阿曾拟血王戎”,诗人以“太阿”比喻刀剑,暗示了王戎在权力斗争中被人暗算的情景。王戎是西晋时期的大臣,曾因与他人的权力斗争而遭受暗杀和陷害。这句诗表达了王戎在权力斗争中的危险和危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厌恶和反感。
第三句“泪痕不到沉碑上”描绘了贾充和王戎的结局,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历史的无奈。贾充和王戎都曾在权力斗争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历史的洪流,他们的碑文上没有留下泪痕,暗示了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
最后一句“似为苞苴走路中”则是对权力斗争的讽刺和批判。苞苴是指贿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斗争中贿赂现象的批判,暗示了权力斗争的肮脏和丑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贾充、王戎等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奈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