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 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

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

意思:角巾藜杖经行处,知道在云山第几重。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爱国忧民有古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民众的关心。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崇高情操,也奠定了全诗的主题基调。 “米盐亲省尚嫌慵”一句,诗人以琐事“米盐”入手,表达了自己对琐碎生活的厌倦,也暗示了对更大事业、更高理想的追求。 “衮衮天上归何晚,霖雨人间望正浓”两句,诗人以天象喻朝廷,以霖雨喻民心,表达了对朝廷未能及时解决民间疾苦的怨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民众生活的深深关切。 在“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两句中,诗人对官场生活进行了描绘,表达了对其虚华繁琐的不满与厌倦。同时,“五湖心事”也透露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两句,诗人以角巾藜杖、云山等意象,描绘出一种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充满了诗人对国家、民众的深深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爱国忧民有古风,米盐亲省尚嫌慵。
衮衮天上归何晚,霖雨人间望正浓。
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
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经行

    读音:jīng xíng

    繁体字:經行

    意思:(经行,经行)

     1.经术和品行。
      ▶《汉书•师丹传》:“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后汉书•牟融传》:“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

  • 角巾

    读音:jiǎo jīn

    繁体字:角巾

    意思:
     1.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
      ▶《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元·揭傒斯《赠淳真子张太古》诗:“飞驷服五龙,角巾摇三花

  • 藜杖

    读音:lí zhàng

    繁体字:藜杖

    英语:a pigweed staff

    意思: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 山第

    读音:shān dì

    繁体字:山第

    意思:山中别墅。
      ▶唐·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唐·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早春归,御辇春游绕翠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