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怀往(二首)》 何以终遥夕,明灯且濡翰。

何以终遥夕,明灯且濡翰。

意思:为什么始终遥晚上,第二灯而且浸笔。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怀往(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冬时节中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虑。 首联“穴虫测序改,客鸟知时宴”,描述了冬天的到来,穴中的虫子感知季节的更替,旅途中的鸟儿适应新的气候。这一联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冬天的来临,同时也表达出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颔联“严风振中野,凝霜薄飞观”,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严寒,风在田野中呼啸,凝结的霜使观景变得稀薄。这一联以寒风和霜冻为象征,表达出冬天的冷酷和无情。 颈联“褰裳启东户,河星出有灿”,描述了诗人起身走出屋子,看到银河中的星星闪烁。这一联描绘出冬夜的寂静和寒冷,同时也表达出对星空的向往和敬畏。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何以终遥夕,明灯且濡翰。”他无法入睡,心中充满感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这些诗句。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穴虫测序改,客鸟知时宴。
严风振中野,凝霜薄飞观。
褰裳启东户,河星出有灿。
耿耿不遑寐,沉思遂回乱。
何以终遥夕,明灯且濡翰。
自我违之子,苑藻绝流玩。
郢斤不存目,流俗耻垩墁。
块处空堂中,谁为发言粲。
感慨申微词,伫立倚长叹。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明灯

    读音:míng dēng

    繁体字:明燈

    短语:点火 掌灯

    英语:bright lamp

    意思:(明灯,明灯)
    亦作“明镫”。
     
     1.明亮的灯。

  • 何以

    读音:hé yǐ

    繁体字:何以

    短语:争 怎 怎么 焉 哪样 安 哪 怎样 何等

    英语:whence

    意思:
     1.用什么;怎么。
      ▶《诗•召

  • 濡翰

    读音:rú hàn

    繁体字:濡翰

    意思: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
      ▶晋·陆机《文赋》:“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唐·李咸用《谢友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