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谓三两为群。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今 冀州 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 唐 张致和 《渔夫歌》:“钓台渔夫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元 杨载 《宿浚仪公湖亭》诗:“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磯。”
2.形容稀疏。 胡韫玉 《哭唐守楩集放翁句》:“凄凉 江夏 秋风里,两两三三鬼火青。
读音:cuì gài
繁体字:翠蓋
意思:(翠盖,翠盖) 1.饰以翠羽的车盖。 ▶《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高诱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 ▶唐·李白《东武
读音:qiū hòu
繁体字:秋後
意思:(秋后,秋后) 1.立秋以后。 ▶《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