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意思:双凫伴侣晨泛,独鹤参夜警。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是一首描绘鸿雁的诗,表达了鸿雁对稻粱的渴望,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坚韧和自我调整。诗中描绘了鸿雁的群居生活,以及在晨昏中的不同状态,最后还表达了鸿雁愿意为作者传递信息的意愿。 首联“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描绘了鸿雁从北方飞来,在烟景中嗷嗷叫唤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鸿雁的叫声,表达出它们对生存条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它们无畏环境的坚韧精神。第二句中的“嗷嗷”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鸿雁的叫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第三句中,“常怀稻粱惠”表达了鸿雁对食物的渴望,而“岂惮江山永”则展现了它们的勇敢和无畏,即使面临艰难的环境,它们也无所畏惧。 颔联“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描绘了鸿雁的群居生活,以及它们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态度。这里,“小大相从”形象地描绘了鸿雁的群体生活,而“羽毛当自整”则表达了它们对自身羽毛的关注和维护,体现了它们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颈联“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诗人用凫和鹤的形象来比喻不同的鸿雁个体,表达了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双凫侣晨泛”描绘了早晨时一群鸿雁在水面上嬉戏的场景,“独鹤参宵警”则描绘了夜晚时一只鸿雁警惕地飞翔在空中的场景。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最后一句“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表达了鸿雁愿意为诗人传递信息的意愿。诗人通过与鸿雁的交流,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表达了对鸿雁的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鸿雁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展现了它们坚韧、无畏、自我调整和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品质。同时,诗人也通过与鸿雁的交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独鹤

    读音:dú hè

    繁体字:獨鶴

    意思:(独鹤,独鹤)
    孤鹤;离群之鹤。
      ▶南朝·齐·谢朓《游敬亭山》诗:“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 双凫

    读音:shuāng fú

    繁体字:雙鳧

    意思:(双凫,双凫)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扬雄《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宋·黄庭坚《次韵清

  • 宵警

    读音:xiāo jǐng

    繁体字:宵警

    意思:夜间警戒。
      ▶明·刘基《养志斋记》:“翠霞晨飞,玄鹤宵警。”
      ▶明·刘基《九叹》之八:“吠狗宵警兮,行者怒瞋。”

    解释:1.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