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意思:上巳年光催,中川兴绪遥。

出自作者[唐]王勃的《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一种淡淡的悲伤。 首句“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直接点明了时间——上巳年,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而“光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短暂。接下来的“中川”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方,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代表着作者的心境。而“兴绪遥”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事物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但这种期待似乎遥不可及。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绿色的山叶满山遍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花朵的绽放和凋谢则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无常。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这两句描绘了声音和视觉的景象,后涧的喧闹泉声和前桥的彩虹影子,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丽。 然而,“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这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他突然感到悲伤,因为看到春天即将过去,江边的道路也被波涛淹没。这里既有对春逝的哀伤,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淡淡的悲伤和深深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作者介绍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关键词解释

  • 中川

    引用解释

    1.中等的河流。《周礼·地官·序官》:“川衡……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旧唐书·职官志二》:“其 江 、 河 ,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餘百三十五水,是为中川。”

    2.江中。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云沉四岫,风荡中

  • 年光

    读音:nián guāng

    繁体字:年光

    英语:time

    意思:
     1.年华;岁月。
      ▶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陈允

  • 上巳

    读音:shàng sì

    繁体字:上巳

    意思:旧时节日名。
      ▶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

  • 促中

    读音:cù zhōng

    繁体字:促中

    意思:心胸狭隘。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吕向注:“言我以褊狭之心,理此数患,纵免外祸,亦当内病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