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无缘尘土客,朝朝钟鼓下方闻。
意思:惭愧无缘尘土客,朝朝钟鼓下方听说。
出自作者[元]丁鹤年的《寓奉化寺寄菩提寺主》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象和周围环境的优美诗篇。它通过描绘菩提岭外空王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首句“菩提岭外空王寺”点明了诗篇的主题,即描绘空王寺及其所处的环境。菩提岭,据历史记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岭,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修行。而空王寺则是寺庙的名字,代表着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丹磴行穿虎豹群”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山路上的丹红色石阶如同一条蜿蜒的龙,穿行在虎豹群中。虎豹群象征着寺庙周围的环境险恶,但同时也展现了寺庙的威严和神秘。
“万壑涛声岩下瀑,千峰雨气屋头云”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万壑涛声象征着大自然的雄浑和壮丽,岩下瀑布如同大自然的乐章,千峰雨气则描绘了雨后的山峰如诗如画。
“海龙送水金瓶贮,天女怀香宝鼎焚”这两句诗则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海龙送水象征着水的力量和神圣,金瓶贮水则表现了寺庙的庄严和神秘。天女怀香宝鼎焚则描绘了寺庙内香烟袅袅的场景,象征着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最后两句“惭愧无缘尘土客,朝朝钟鼓下方闻”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亲近佛教文化的遗憾和自责。尽管未能成为佛教信徒,但作者仍然对佛教文化和寺庙环境充满了敬仰之情。每天都能听到寺庙的钟鼓声,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亲近佛教文化的遗憾和自责,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 朝朝散霞彩。-- 出自《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朝朝白发新。-- 出自《菩萨蛮·燕姬越女初相见》作者:[宋]颜奎
- 朝朝暮暮。-- 出自《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作者:[元]杨果
- 朝朝暮暮。-- 出自《摸鱼儿·渐无多》作者:[宋]刘辰翁
-
当年乐事朝朝。-- 出自《意难忘·角动寒谯》作者:[宋]刘辰翁
- 朝朝供养排?*。-- 出自《茶瓶儿·孝顺先知金母》作者:[元]王哲
- 朝朝几度云遮。-- 出自《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作者:[唐]皇甫冉
- 朝朝暮暮。-- 出自《齐天乐 蝉》作者:[宋]仇远
- 钟鼓云送。-- 出自《梁雅乐歌 諴雅 三》作者:[南北朝]沈约
- 庭旅钟鼓。-- 出自《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作者:[魏晋]陆云
- 钟鼓铿锵。-- 出自《孟冬篇》作者:[魏晋]曹植
- 钟鼓喤喤。-- 出自《周祀方泽歌 登歌》作者:[南北朝]庾信
- 声舒钟鼓。-- 出自《周祀方泽歌 昭夏》作者:[南北朝]庾信
- 洞庭钟鼓。-- 出自《周大祫歌 昭夏》作者:[南北朝]庾信
- 满怀尘土。-- 出自《摸鱼儿·想先生》作者:[宋]章谦亨
- 人间尘土。-- 出自《摸鱼子 洹堂盆池红日莲开,予适卧病城居,》作者:[元]许有壬
- 人间尘土。-- 出自《摸鱼子 洹堂盆池红日莲开,予适卧病城居,》作者:[元]许有壬
- 朦胧尘土肠。-- 出自《三月六日英雾四塞涉三日不散木叶屋瓦积尘皆》作者:[宋]舒岳祥
- 尘土知音少。-- 出自《清平乐 祖母夫人寿》作者:[元]魏初
- 惭愧惭愧。-- 出自《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作者:[宋]释绍昙
- 惭愧何郎。-- 出自《沁园春·有孤竹君》作者:[宋]冯取洽
- 惭愧汝。-- 出自《摸鱼子 用前韵送敬之蒲君卜居淮上,敬之自》作者:[元]白朴
- 食将惭愧。-- 出自《野庵曲》作者:[宋]沈瀛
- 惭愧青松守岁寒。--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光亭下》作者:[宋]苏轼
- 惭愧当年杜拾遗。-- 出自《南乡子·把酒对江梅》作者:[宋]无名氏
- 陟之无缘。-- 出自《丘陵歌》作者:[先秦]先秦无名
- 恰道无缘。-- 出自《安平乐慢》作者:[宋]刘弇
- 去无缘。-- 出自《江城子 梦德新丈因及钦叔旧游》作者:[元]元好问
- 去无缘。-- 出自《长思仙 往南京搬取风仙灵衬》作者:[元]马钰
- 见无缘。--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刘仙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