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惜春》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意思: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惜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首句“愿言未偶非高卧”,表达了诗人对未能遇到知音的遗憾和对高卧生活的向往。诗人可能是在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未能如愿,因此感到孤独和失落。高卧则象征着一种闲适、自由的生活,诗人可能向往这种生活,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 “多病无憀选胜游”,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疾病和无趣的生活,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诗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愉快的游历,这也让他感到生活的无趣和空虚。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雨声和人事纷扰的情景。雨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三月尽暗示着时间已经到了四月或者五月,而雨声让诗人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段。人事纷扰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看到了人们为了生活而忙碌,但这些忙碌的事情似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已经超过了弱冠之年,这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步入中年,但这种感觉却像老了似的。清明过后,万物复苏的季节过去了,但这种感觉却像秋天一样萧瑟。 最后“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西园花落的想象和溪水向东流的感慨。花落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溪水向东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的孤独、无奈和失落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
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
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
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五更

    读音:wǔ gēng

    繁体字:五更

    英语:just before dawn

    意思: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
      ▶《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 万般

    读音:wàn bān

    繁体字:萬般

    英语:all the different kinds

    意思:(万般,万般)

     1.总括之词。谓各种各样。
      ▶唐·元稹《岳阳楼》诗:“怅望残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 三月

    读音:sān yuè

    繁体字:三月

    造句:

  • 更头

    读音:gēng tóu

    繁体字:更頭

    意思:(更头,更头)
    更次。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详细释义:夜间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