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意思:鸾台尘不动,销毁全部过去香。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珠箔凉颸入,金壶昼刻长。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珠帘的凉爽、金壶的刻度、鸾台的宁静以及香气的消散,展示了宫廷的庄重、静谧和时间的流逝。 首句“珠箔凉颸入”,诗人以珠箔作为凉风的载体,描绘出珠帘轻盈、垂落的样子,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同时,这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华贵和精致。 “金壶昼刻长”则描绘了宫廷中时间的流逝。金壶是古代计时器,诗人用“昼刻长”来形容时间的缓慢和漫长,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宫廷的静谧和时间的流逝。鸾台是宫廷中的重要场所,诗人用“尘不动”来形容鸾台之静,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的庄重和肃穆。同时,“销尽故时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宫廷中事物的变迁。这里的“香”可以理解为象征着宫廷历史和过去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已经消散殆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珠帘、金壶、鸾台和香气的消散,展示了宫廷生活的庄重、静谧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宫廷中事物的变迁和历史的消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珠箔凉颸入,金壶昼刻长。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鸾台

    读音:luán tái

    繁体字:鸞檯

    解释:1.宫殿高台的美称。 2.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3.妆台。

    造句:

  • 动销

    读音:dòng xiāo

    繁体字:動銷

    意思:(动销,动销)
    开始销售。
      ▶《新民晚报》1984.10.22:“冬令补品,秋季动销。”
      ▶《文匯报》1986.3.8:“锦纶丝袜动销早,反映出今春的服装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