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木似桤成底用,盛时名字落江南。
意思:蜀树木似乎桤成底用,繁荣时名字落江南。
出自作者[宋]戴表元的《张道士求桤林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地移淮橘多成枳,人说江梅竟是柟。
蜀木似桤成底用,盛时名字落江南》是一首对植物生长环境与结果的独特思考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首句“地移淮橘多成枳”,借用了一个常见的比喻,将淮南橘移植到淮北就会变成枳,暗喻环境对人的影响。这里,作者借植物的生长环境来比喻人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表达了对环境因素的重视。
第二句“人说江梅竟是柟”,江边的梅花竟然是柟木,这是对人们习惯认知的挑战。柟是一种常绿乔木,而江梅则是寒冬中独自绽放的梅花,两者在形态和生长环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事物表象与本质的深入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第三句“蜀木似桤成底用”,蜀地的树木看起来像桤木,但实际上是否有用处呢?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也表达了对事物实际价值的思考。他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实际价值。
末句“盛时名字落江南”,作者借蜀木在江南不受重视的形象,表达了对盛时名利背后虚无的深刻思考。盛时,通常指繁华的时代,名利则是这个时代所追求的东西。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它提醒人们要重视环境因素,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实际价值,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这些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人生观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