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琅琊山六题·惠觉方丈》 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

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

意思: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琅琊山六题·惠觉方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已能宴坐老山中,何用声名传海上》是一首描绘山中寺庙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首两句“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描绘了诗人行进在青松翠竹之间,穿行在层峦叠嶂之间,最终到达了山门。这里的“青松”象征着隐逸和清高,而“乱峰深处”则暗示了诗人寻找的宁静之地。寺庙隐藏在深山中,表明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 “已能宴坐老山中,何用声名传海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中寺庙生活的满足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他已经习惯了在山中静坐冥想,不需要外界的声名和赞誉。这里,“宴坐”指的是静坐冥想,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老山”则象征着归隐和宁静,“何用”则表达了对于名利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是比较普遍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
已能宴坐老山中,何用声名传海上。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方丈

    读音:fāng zhàng

    繁体字:方丈

    英语:abbot

    意思:
     1.一丈见方。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白傅葬龙门山,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 山门

    读音:shān mén

    繁体字:山門

    英语:Buddhism

    意思:(山门,山门)

     1.墓门。
      ▶《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 青松

    读音:qīng sōng

    繁体字:青鬆

    意思:
     1.苍翠的松树。
      ▶《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