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楞伽经注帖赞》 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

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

意思:河南题字担心未来,留与后世观察辅助工具。

出自作者[宋]岳珂的《楞伽经注帖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贝多之叶来金仙》,是一首对佛教经典《楞伽经》的赞美诗。这首诗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对《楞伽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赞美。 首联“贝多之叶来金仙,益以注释非忘言。”描绘了《楞伽经》在金仙的智慧中,通过注释和解释,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这里,“贝多之叶”可能是指《楞伽经》的叶脉或篇章,而“金仙”则象征着佛法的高深和智慧的结晶。 颔联“楞伽著在西域编,名虽或讹经则传。”指出《楞伽经》在西域的编纂,虽然名称可能有误,但经文却得以流传。这表达了作者对经文流传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经文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传。 接下来的两联是对《楞伽经》的赞美和评价:“唐世经生笔力便,兹文流布今几年。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这里,作者赞扬了唐代经生们的笔力,对经文的流传时间进行了估计,并指出经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表面的字句,更在于其深远的含义和智慧。最后,作者表示要将经文留给末世的人们,作为理解和探索佛法的工具和桥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楞伽经》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它具有深远的智慧和价值,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传承。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经文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传的担忧,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字句所迷惑。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人们要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贝多之叶来金仙,益以注释非忘言。
楞伽著在西域编,名虽或讹经则传。
唐世经生笔力便,兹文流布今几年。
河南题字恐未然,留与末世观蹄筌。

关键词解释

  • 题字

    读音:tí zì

    繁体字:題字

    英语:inscription

    意思:(题字,题字)

     1.对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为留纪念而写上字。
      ▶唐·卢照邻《悲昔游》:“题字于扶风之柱,

  • 末世

    读音:mò shì

    繁体字:末世

    短语:晚 末 后期 末日 终了 末尾 季 末梢 深 底 末期 晚期 末了 终 暮 阑

    英语:last phase of an age

  • 未然

    读音:wèi rán

    繁体字:未然

    英语:possible trouble

    意思:
     1.还没有成为事实。
      ▶《韩非子•难四》:“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以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

  • 河南

    读音:hé nán

    繁体字:河南

    英语:Henan

    意思:
     1.指黄河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
      ▶明·王鏊《震泽长语•

  • 蹄筌

    读音:tí quán

    繁体字:蹄筌

    意思: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