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东山先生行边(三首)》 何为肉食人,此法日弃捐。

何为肉食人,此法日弃捐。

意思:为什么肉吃人,这种方法每天抛弃。

出自作者[明]储巏的《送刘东山先生行边(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古代军队屯田制度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身居高位、不关心边疆事务的“肉食者”提出批评。诗中表达了对边疆屯田制度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中那些不关心边疆事务的“肉食者”的不满。 首联“天骄未能绝,古人重守边。刍粟既飞挽,士卒仍屯田。”描绘了古代军队屯田的场景,表达了对古代军队屯田制度的赞美。其中,“天骄”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常常威胁中原地区的安全,而“重守边”则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高度重视。 颔联“何为肉食人,此法日弃捐。”表达了对那些身居高位、不关心边疆事务的“肉食者”的不满。“肉食者”指的是那些身居高位、拥有丰富物质享受的人,他们往往对边疆事务不关心,甚至反对屯田制度。 颈联“兹行理军实,重见洪熙前。”表达了对朝廷重视军事实事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恢复安定局面的期望。“洪熙”是明朝的一位皇帝年号,代表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尾联“得志贵一时,成功论百年。丁宁诫边吏,中国方晏然。”表达了对边疆官员的告诫,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其中,“得志贵一时”和“成功论百年”表达了对个人功利的反思,提醒人们要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丁宁诫边吏”是对边疆官员的告诫,让他们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国家安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军队屯田制度的赞美和对朝廷中那些不关心边疆事务的“肉食者”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和对边疆官员的告诫。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骄未能绝,古人重守边。
刍粟既飞挽,士卒仍屯田。
何为肉食人,此法日弃捐。
兹行理军实,重见洪熙前。
吾闻塞下议,诏许司徒专。
得志贵一时,成功论百年。
丁宁诫边吏,中国方晏然。

关键词解释

  • 肉食

    读音:ròu shí

    繁体字:肉食

    英语:creophagism

    意思:
     1.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注:“肉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法日

    读音:fǎ rì

    繁体字:法日

    意思:制度规定的日子。
      ▶《元典章•礼部五•阴阳学》:“释春牛颜色,常以每年立春日为法日。”

    造句:暂无

  • 弃捐

    读音:qì juān

    繁体字:棄捐

    意思:(弃捐,弃捐)

     1.抛弃;废置。
      ▶《战国策•秦策五》:“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
      ▶《淮南子•览冥训》:“弃捐五帝之恩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