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长文禖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 高高树里秋千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高高树里秋千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意思:高树里秋千月,猎人打猎墙头还花蕾挂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次韵和长文禖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鹁鸪的鸣叫、胡粉花、野樱、秋千月、蓓蕾、祠坛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富有生机和美感的春日画卷。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首句“鹁鸪知雨在桑中”以鹁鸪的鸣叫为引子,暗示了雨的到来。而“雄逐雌飞自不同”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春日的生机,雄鹁鸪和雌鹁鸪在雨后的桑树中欢快地追逐着,它们的鸣叫声充满了喜悦和活力,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歌颂。 “胡粉未生轻蝶白,燕脂先绽野樱红”两句,以胡粉花、野樱等意象,描绘出雨后春日的色彩和气息。胡粉花尚未完全盛开,轻盈的蝴蝶在花间飞舞;而野樱则已经绽放出红艳艳的花朵,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这些细节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温馨。 “高高树里秋千月,猎猎墙头蓓蕾风”两句,以秋千月、蓓蕾风等意象,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在高高的树丛中,一轮明月在秋千上洒下柔和的光辉;墙头上的蓓蕾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两句“晓下祠坛多寄咏,衣冠方侍大明宫”是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早晨下祠坛时,诗人喜欢吟咏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而此时,衣冠楚楚的人们正在大明宫前侍奉着。这既是对诗人自身生活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位。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雨后春日的生机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鹁鸪知雨在桑中,雄逐雌飞自不同。
胡粉未生轻蝶白,燕脂先绽野樱红。
高高树里秋千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晓下祠坛多寄咏,衣冠方侍大明宫。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猎猎

    读音:liè liè

    繁体字:獵獵

    英语:sound of the wind or a fluttering flag

    意思:(猎猎,猎猎)

     1.象声词。
      ▶南朝·宋·鲍照

  • 蓓蕾

    读音:bèi lěi

    繁体字:蓓蕾

    短语:

    英语:bud

    意思:亦作“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闽·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 秋千

    读音:qiū qiān

    繁体字:秋千

    短语:面具 陀螺 铁环 积木 橡皮泥 毽子 万花筒 跷跷板 假面具 洋娃娃 七巧板 滑梯 弹弓 高跷 西洋镜 木马

    英语:swi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