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别有心情怎说?

别有心情怎说?

意思:另外有心情怎说?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暮雨丝丝吹湿》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表达愁绪的诗。通过对暮雨、柳树、荷花、秋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首句“暮雨丝丝吹湿”描绘了暮雨中丝丝细雨轻轻吹湿的画面,给人一种湿润、清冷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倦柳愁荷风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柳树在秋风中疲倦地摇摆,荷花在风雨中含愁。而“风急”二字则强调了秋风的凌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由于秋天的到来,身体瘦弱的人无法承受这种气候,自然会生出无尽的愁绪。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几句,“别有心情怎说?”和“未是诉愁时节”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追问,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解脱,但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和苦闷。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两句则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场景,已经到了三更天,谯鼓已经敲响,意味着夜深人静,无法入眠。而“梦须成”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困扰和苦闷无法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困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
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有心

    读音:yǒu xīn

    繁体字:有心

    英语:have the inclination

    意思:
     1.谓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 心情

    读音:xīn qíng

    繁体字:心情

    短语:心怀

    英语:mood

    意思:
     1.心神;情绪。
      ▶《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 怎说

    读音:zěn shuō

    繁体字:怎說

    意思:(怎说,怎说)
    犹言怎么回事。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钱麻子老婆正站在锅檯傍边看他收拾鱼,被他这一掼,便溅了一脸的热水,连一件二色金的缎衫子都弄湿了,吓了一跳,走过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