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曲》 鸿传霜信入边州,目障烟尘昏戍楼。

鸿传霜信入边州,目障烟尘昏戍楼。

意思:鸿传霜相信进入边境州,目障烟尘昏戍楼。

出自作者[宋]赵葵的《寒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鸿传霜信入边州,目障烟尘昏戍楼。多少征夫南北恨,玉关人老玉关秋》是一首描绘边疆生活,表达对远征者的深切关怀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鸿传霜信入边州,目障烟尘昏戍楼”,诗人通过描绘鸿雁传书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边疆消息的传递和边疆生活的艰辛。鸿雁被赋予了传递消息的神力,而霜信则象征着边疆的寒冷和艰苦。戍楼,是边疆守卫者的瞭望台,诗人通过描述“目障烟尘”的环境,暗示了边疆的战争和混乱。 第二句“多少征夫南北恨,玉关人老玉关秋”,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征者,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关怀和忧虑。南北恨,是对战争和分离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玉关,是边疆的象征,人老玉关,意味着这些远征者在边疆长期生活,忍受着孤独和艰苦。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他们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远征者的深深关怀和忧虑。诗人通过使用传统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鸿雁、霜信、烟尘、南北恨、玉关等,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含义。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边疆环境的恶劣和远征者的孤独和艰苦,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和语言,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关怀和对远征者的敬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鸿传霜信入边州,目障烟尘昏戍楼。
多少征夫南北恨,玉关人老玉关秋。

关键词解释

  • 烟尘

    解释

    烟尘 yānchén

    (1) [smoke]∶烟灰

    (2) [smoke and dust]∶烟雾和尘埃

    (3) [soot;dust]∶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mi

  • 霜信

    读音:shuāng xìn

    繁体字:霜信

    意思:
     1.霜期来临的消息。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

  • 尘昏

    读音:chén hūn

    繁体字:塵昏

    意思:(尘昏,尘昏)
    尘积昏暗。
      ▶唐·朱庆余《题开元寺》诗:“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
      ▶宋·范成大《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软如

  • 戍楼

    读音:shù lóu

    繁体字:戍樓

    英语:garrison watchtower

    意思:(戍楼,戍楼)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