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湾竹枝词》 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

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

意思: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到蒟酱等鼓励郎。

出自作者[清]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槟榔和蒟酱的形象,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深情厚意。 首句“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女子在绿树成荫的地方打槟榔,然后将蘸了酱的槟榔递给情郎,仿佛在邀请他品尝这美味的果实。这里使用了槟榔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增加了诗歌的地方色彩和人情味。 “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苦郎细尝”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女子的情感。她希望情郎不要嫌弃槟榔的涩味,因为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才能细细品尝。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郎”既指情郎,也指槟榔,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对情郎的深情厚意,通过食物的形象表达了她的情感,使得诗歌既有深情又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情诗,通过食物的形象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深深爱意和期待,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
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苦郎细尝。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关键词解释

  • 槟榔

    读音:bīng láng

    繁体字:檳榔

    短语:无花果 芒果 腰果 山楂

    英语:betelnut

    意思:(槟榔,槟榔)

     1.木名。棕榈科常绿乔木,产于热带

  • 阴阴

    读音:yīn yīn

    繁体字:陰陰

    意思:(阴阴,阴阴)
    I

     1.幽暗貌。
       ▶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宋·苏轼《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

  • 阴处

    读音:yīn chǔ

    繁体字:陰處

    意思:(阴处,阴处)
    犹静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溲血者,诊脉法曰‘病养喜阴处者顺死,养喜阳处者逆死。’其人喜自静,不躁,又久安坐,伏几而寐,故血下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