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汤泉应制》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意思: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汤泉应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是一首赞美之诗,赞美的是一种高贵而又神秘的气质,这种气质如同朝露般温暖,如同金铺初照般闪耀,如同玉求生烟般独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首联“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诗人以古代神话的咸池和三危星宿为引子,描绘出一种高贵而又神秘的气质。咸池是古代神话中的天帝之池,象征着光明和纯洁;三危星宿则是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象征着高贵和神圣。而“榜末光”则表达了这种气质虽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却是最持久、最深沉的。颔联“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求生烟别作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气质的独特之处。金铺和玉求生烟都是珍贵之物,金铺象征着光明和华丽,玉求生烟则象征着清新和独特。这两句诗表达了这种气质既有着华丽的表面,又有着独特的香气,让人难以忘怀。 颈联“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诗人用蓬莱仙岛和豆蔻波光的形象来描绘这种气质所处的环境和氛围。蓬莱仙岛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象征着神秘和高贵;豆蔻波光则是江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象征着清新和自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这种气质所处的环境既神秘又美丽,让人心生向往。 尾联“微臣幸属赓歌日,愿借如川献寿觞。”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此时此刻能够赞美这种气质的幸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像河水一样不断地为这种气质献上祝福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贵神秘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求生烟别作香。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微臣幸属赓歌日,愿借如川献寿觞。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散朝

    读音:sàn cháo

    繁体字:散朝

    意思:指朝见结束。
      ▶元·傅若金《寿王左丞》诗:“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墀午散朝。”
      ▶《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杨干办只刚纔去了,老爷还未散朝。”

  • 蓬莱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蓬萊

    英语:Peng Lai

    意思:(蓬莱,蓬莱)

     1.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

  • 豆蔻

    读音:dòu kòu

    繁体字:豆蔻

    英语:round cardamom

    意思: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