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上兄长》 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

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

意思:混乱来未必长团会,无奈而现在更年长。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寄上兄长》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两地支离路八千,襟怀凄怆鬓苍然。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是作者对亲人思念之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与亲人分离两地的痛苦和无奈。 首句“两地支离路八千”,直接表达了作者与亲人相隔遥远,分离的痛苦。这里的“两地”指的是作者和亲人分别在两地,“支离路八千”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距离之远,仿佛走遍天下八千里路。这种表达方式直接而深刻,让人感受到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襟怀凄怆鬓苍然”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怆之情,同时也描绘了作者鬓发苍老的形象。这里的“襟怀凄怆”指的是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鬓苍然”则描绘了作者年老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描绘更加深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第三句“乱来未必长团会”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无奈和忧虑。这里的“乱来”指的是战乱时期,作者担心亲人不能团聚,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和忧虑。这种表达方式深刻而真实,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忧虑和无奈。 最后一句“其奈而今更长年”是对前一句的回应,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无奈。这里的“其奈”指的是无奈,“更长年”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亲人的远离,这种表达方式深刻而真实,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直接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地支离路八千,襟怀凄怆鬓苍然。
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其奈

    读音:qí nài

    繁体字:其奈

    意思:亦作“其那”。
     怎奈;无奈。
      ▶唐·刘禹锡《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宋·杨万里《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

  • 乱来

    读音:luàn lái

    繁体字:亂來

    英语:act foolishly

    意思:(乱来,乱来)
    胡乱行事。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五:“要告诉下面的同志那些事必须统一,不能乱来。”

  • 长年

    读音:cháng nián

    繁体字:長年

    短语:终年

    英语:all the year round

    意思:(长年,长年)
    I

     1.长寿。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