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延安宿马太博东馆》 暮烟凝塞土,堠火落天涯。

暮烟凝塞土,堠火落天涯。

意思:黑烟凝塞土,了望台火落天涯。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游延安宿马太博东馆》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寂静高馆的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和生动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寂寥。 首联“高馆寂无哗,它闲胜在家。”直接描绘了高馆的寂静无声,这种宁静的氛围甚至胜过了在家中的感觉。一个“寂”字,尽显高馆之静,而“它闲胜在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的欣赏和喜爱。 颔联“暮烟凝塞土,堠火落天涯。”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暮色的烟雾凝聚在边塞的土地上,烽火台的火焰落在遥远的天涯。这两句诗充满了边塞的苍茫和寂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颈联“坐久笔生冻,夜阑灯作花。”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高馆久坐,笔都因寒冷而结冰,夜色深沉,灯火如同花朵一般。这些细节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高馆中独自度过漫长夜晚的情景。 尾联“主人意未尽,归路不为赊。”最后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到寂寥,但并未产生强烈的归意,因为他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享受着这种独自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高馆的寂静、边塞的苍茫、夜晚的寒冷和灯火的温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寂寥。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馆寂无哗,它闲胜在家。
暮烟凝塞土,堠火落天涯。
坐久笔生冻,夜阑灯作花。
主人意未尽,归路不为赊。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天涯

    读音:tiān yá

    繁体字:天涯

    短语:边塞 远方 角 远处 塞外 角落 天 天涯海角

    英语:skyline

    意思: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

  • 暮烟

    读音:mù yān

    繁体字:暮煙

    意思:(暮烟,暮烟)
    亦作“墓烟”。
     
     1.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王昌龄《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

  • 土堠

    读音:tǔ hòu

    繁体字:土堠

    意思:见“土候”。

    解释:1.见\"土候\"。

    造句:暂无

  • 火落

    读音:huǒ luò

    繁体字:火落

    意思:
     1.大火星为夏季南天之标识,因以“火落”谓炎暑消失,初秋来临。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周祀五帝歌之九》:“云高火落,露白蝉寒。”
      ▶唐·李白《酬张卿夜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