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意思:画得江城上望见之处,寄来今天到长安。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画作的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赏析,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和对画作背后故事的感慨。 首联“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诗人表达了对画作的惊喜和赞赏。他称赞画作表现出了江城的登高望远之处,并且这幅画现在已从江城寄到了长安。这一联通过描述画作的来源和到达地点,表达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和作者对它的珍视。 颔联“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诗人对画作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赏析。他惊讶于画作所表现出的景色与诗的意境完全一致,这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同时,他也想象到了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一联通过描述画作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 颈联“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诗人描述了画作在书堂中的展示效果,以及朝客们对它的喜爱和追求。这一联通过描述画作的展示效果和人们对它的热情,进一步强调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诗人通过赞美画作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他看到友人在此处欣赏画作时的闲适心情,知道他不会因为当初被派往外地任职而感到遗憾。这一联通过描述友人对画作的欣赏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鼓励。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赞美和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鼓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和对艺术价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
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城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城

    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元·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王

  • 来今

    读音:lái jīn

    繁体字:來今

    英语:days to come

    意思:(来今,来今)
    现今,现世。
      ▶《鹖冠子•世兵》:“往古来今,事孰无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登望

    读音:dēng wàng

    繁体字:登望

    意思:登高远望。
      ▶《汉书•陈汤传》:“汤为人沈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