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

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

意思:行期定吗?,征车有多少辆,去程多少。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词,词牌名为《瑞鹤仙令》,是宋代词人常用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朋友间的离别与重逢,以及对于友情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首先,词的开头就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词人担心风雨天气影响重阳节和朋友相聚,思念朋友却无法见到他,让他感到衰老。这种情感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相聚的渴望。 接下来,“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朋友行程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伤感。词人询问朋友行程是否确定,征车有几辆,离别后去程有多少,这种询问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这几句则表达了词人对朋友在远方收到朝廷诏书的惊喜和期待。书信来得比预期的早,传闻中还有追诏,暗示朋友可能会得到重用的机会。这种情感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 “问归来何日”等几句则是对朋友未来的期许和祝福,希望他能够归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情感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信任和鼓励。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于离别的描绘和对于重逢的期待,词人展现了友情的力量和人生的美好。同时,词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朋友的信任和鼓励。整首词充满了深情厚意,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
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
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
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
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
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
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行期

    读音:xíng qī

    繁体字:行期

    英语:date of departure

    意思:出行的日期。
      ▶《左传•昭公七年》:“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

  • 多少

    读音:duō shǎo

    繁体字:多少

    短语:数 几 多寡 数额 数量 数码 数据 数目

    英语:how much

    意思:
     1.指数量的大小。
      ▶

  • 征车

    引用解释

    远行人乘的车。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别袖拂 洛水 ,征车转 崤陵 。” 明 文徵明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诗之九:“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 清 钱谦益 《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车轣轆声。”

    徵車: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 方文 <

  • 去程

    读音:qù chéng

    繁体字:去程

    意思:去路。
      ▶唐·张祜《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宋·张先《卜算子慢》词:“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