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怀》 但恨无余资,岂及疗我邻。

但恨无余资,岂及疗我邻。

意思:但遗憾的是没有多余的钱财,难道我是邻居和治疗。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首段,作者描绘了自己在田野生活的状态,虽然疾病与贫穷相伴,但他却以神农书为乐,对草药有深入的研究。这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环境艰苦,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二、三段,作者对开药的规则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开药就像君使臣效命一样,需要谨慎和尊重。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无法帮助更多的邻里,这表现出他的无奈和遗憾。 接下来的几段,作者以幽默的笔触描述了自己的困境。他虽然字迹不佳,无法在官府任职,但却能救助急需帮助的人,这体现出他的善良和无私。然而,由于被任命为地方长官,他的生活可能将发生改变,这让他感到担忧,担心自己的医术无法施展。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医术无法施展的担忧。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余居田野,未免病与贫。
常把神农书,每以药物亲。
处方犹持法,义比君使臣。
但恨无余资,岂及疗我邻。
笔头不中书,聊可备急人。
昨日除吏来,吾邦为长民。
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
作者介绍 鲍令晖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无余

    读音:wú yú

    繁体字:無餘

    意思:(无余,无余)

     1.没有剩余、残留。
      ▶《诗•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汉·班固《西都赋》:“草木无余,禽兽殄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