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记六言五首》 爱清庙音倡叹,嫌玉台体浮轻。

爱清庙音倡叹,嫌玉台体浮轻。

意思:爱清庙音乐歌舞叹息,嫌玉台身体浮轻。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记六言五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琴声为主题,通过描绘琴声的音色、情感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琴声的深深喜爱和对琴文化的独特理解。 首句“曾何薰兮琴调,亦闻铿尔瑟声”中,“曾何薰兮”是一个典故,出自《诗经》中的《关雎》,意为“琴声如薰风般和煦”,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柔和与优美。“亦闻铿尔瑟声”则表示诗人也听到了另一种乐器——瑟的声音,暗示着诗人在聆听琴声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瑟的声音。 “爱清庙音倡叹”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庙堂之音的喜爱。清庙之音,通常指祭祀时的音乐,它庄重、肃穆,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力量。而“倡叹”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音乐的激昂和慷慨,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 “嫌玉台体浮轻”一句中,“玉台体”指的是轻盈、纤细、柔美的音乐风格,而“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风格的微妙反感。诗人可能认为,过于轻盈的音乐可能会失去其深沉、厚重、激昂的情感,从而影响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声的音色、情感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文化的独特理解。它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情感和审美观的表达。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何薰兮琴调,亦闻铿尔瑟声。
爱清庙音倡叹,嫌玉台体浮轻。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浮轻

    读音:fú qīng

    繁体字:浮輕

    意思:(浮轻,浮轻)
    轻飘貌。
      ▶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陈思之文,群众之

  • 清庙

    读音:qīng miào

    繁体字:清廟

    意思:(清庙,清庙)

     1.《诗•周颂》篇名。
      ▶《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文王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
      ▶

  • 玉台

    读音:yù tái

    繁体字:玉檯

    解释:1.汉代台名。 2.泛指宫廷的台砚。 3.传说中天帝的居处。 4.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5.特指聘礼。 6.\"玉台体\"的省称。 7.谓砚台。 8.指玉台山。在今四川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