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翠樊亭》 诛茅结竹函丈间,坐揖崔嵬绕江绿。

诛茅结竹函丈间,坐揖崔嵬绕江绿。

意思:铲除茅草结竹函丈之间,坐在面对崔嵬绕江绿。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寄题翠樊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一同探访山中幽静之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段通过描绘何郎对山地的珍视和他们的登山行动,展现了山中的清幽和神秘感。诗人与友人踏过空谷,用茅草和竹子搭建起一个小小的营地,坐在其中可以环顾四周的绿色山峦。诗人表示自己也愿意追寻这样的幽静之地,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跟随。 接下来的几段中,诗人对山中的四季景色进行了描绘,赞美了山中的静谧和美丽。他羡慕友人在亭中如履平地,俯视乾坤,仿佛将一切都握在手中。春天的繁花似锦,秋天的清净高远,都展现出了山中的独特魅力。诗人也认识到,那些追求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比起世上的纷纷扰扰,更能让人感到宽慰。 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决心。他希望能够窥视自然的神奇之处,甚至让天地为之动容。如果允许夸父和宵小遁入山中,那么他们的胸中就有着深不可测的山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世人的启示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郎爱山知贵目,不着芒鞋踏空谷。
诛茅结竹函丈间,坐揖崔嵬绕江绿。
我亦寻幽不惮远,半世一身随转毂。
峰峦过眼已成梦,南北空嗟髀消肉。
羡公登亭如历块,睥睨乾坤轻一芥。
春繁妩媚发奇姿,秋净孤高见真态。
固知静者自超诣,世上憧憧良足隘。
知愚何止三十里,咫尺须论百千界。
四时秀色仍盘礴,笔下云烟醉中落。
雕搜苦欲觑天巧,造物有灵应作恶。
蓬莱方壶或上下,纷纷陵谷今非昨。
傥令夸子与宵遁,胸中赖有藏山壑。

关键词解释

  • 崔嵬

    读音:cuī wéi

    繁体字:崔嵬

    短语:巍 巍巍 岿然 巍然 巍峨 峻

    英语:high

    意思:
     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诗•周南•

  • 诛茅

    读音:zhū máo

    繁体字:誅茅

    意思:(诛茅,诛茅)
    亦作“诛茆”。
     
     1.芟除茅草。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复东。”
      ▶闽·徐夤《新葺茆堂》诗:“

  • 函丈

    读音:hán zhàng

    繁体字:函丈

    意思:亦作“函杖”。
     
     1.《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原谓讲学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