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芭蕉叶》 十亩荒池涨绿萍,南风不见芰荷生。

十亩荒池涨绿萍,南风不见芰荷生。

意思:十亩荒地池涨绿色浮萍,南风不见荷花生。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题芭蕉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池塘景色的诗,展现出深邃、宁静的自然美。诗中的每一个元素,如荒池、绿萍、南风、芰荷、芭蕉叶和潇湘夜雨声,都被巧妙地描绘出来,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卷。 首句“十亩荒池涨绿萍”描绘了池塘宽广的面积和绿萍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自然、野性的感觉。这个“荒”字,既展示了池塘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状态,也带有一种宁静、深沉的意境。 次句“南风不见芰荷生”中,南风的出现增加了季节感,也带来了一丝暖意。然而,芰荷不见,让人有些失望。但这种失望马上被下一句所弥补。 第三句“隔窗赖有芭蕉叶”,“赖有”二字表达了诗人的欣慰和感激,虽然没有芰荷,但隔窗有芭蕉叶,也是一种美。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热爱。 最后一句“未负潇湘夜雨声”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诗人用“未负”二字表达了对潇湘夜雨声的期待和赞美,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潇湘夜雨的声音,给人带来了深远的想象和无尽的宁静,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宏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给人以深深的宁静和美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亩荒池涨绿萍,南风不见芰荷生。
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南风

    读音:nán fēng

    繁体字:南風

    英语:souther

    意思:(南风,南风)

     1.从南向北颳的风。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毛传::“南风谓之凯风。”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涨绿

    读音:zhàng lǜ

    繁体字:漲綠

    意思:(涨绿,涨绿)
    I
    谓春水上涨。
       ▶宋·王沂孙《南浦•春水》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II
    谓充满绿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