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阳道五首 其三》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意思:铜沟飞柳絮,金谷花落光。

出自作者[南北朝]陈叔宝的《洛阳道五首 其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是一首描绘都城洛阳风貌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洛汭,是洛河交汇之处,是洛阳建都的基石;城阳,则是洛阳城北面的方向,象征着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和地位。 “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这两句诗描绘了洛阳城的交通状况。纵横交错的八条大道通向四面八方,左右两侧开辟出宽敞的道路,展现了洛阳城的繁华和便利的交通。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这两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洛阳。铜沟,可能是指洛阳城内的水沟,此时春意盎然,柳絮飘飞;金谷,可能是指洛阳城内的花园或景点,落花缤纷,光华四溢。这两句诗将春天的洛阳描绘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最后,“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伊水,是洛阳城内的一条河流,诗人在此处忘情地欣赏着河边的美景;河桥傍,则是诗人停下车来休息的地方。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洛阳这座古都的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比喻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建都开洛汭,中地乃城阳。
纵横肆八达,左右辟康妆。
铜沟飞柳絮,金谷落花光。
忘情伊水侧,税驾河桥傍(○同上)。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2月或554年1月-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陈叔宝在位之前,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刺杀陈叔宝。后叔陵被杀,叔宝即皇帝位。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自夕达旦。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关键词解释

  • 金谷

    读音:jīn gǔ

    繁体字:金穀

    英语:golden-rice

    意思:(金谷,金谷)

     1.指钱财和粮食。
      ▶汉·扬雄《大司农箴》:“时惟大农,爰司金谷。”
      ▶《

  • 花光

    引用解释

    花的色彩。 南朝 陈后主 《梅花落》诗之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 北周 庾信 《象戏赋》:“况乃豫游仁寿,行乐徽音,水影摇日,花光照林。” 宋 苏轼 《灵上访道人不遇》诗:“花光红满栏,草色緑无岸。”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罢官光景,较之下第尤难,为怀吾郡 王笠舫 大令诗:‘春在花光浓淡里,官如山色有无中。’未免

  • 柳絮

    读音:liǔ xù

    繁体字:柳絮

    英语:catkin

    意思: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

  • 铜沟

    读音:tóng gōu

    繁体字:銅溝

    意思:(铜沟,铜沟)

     1.铜铸的沟渠。相传吴王·夫差曾在宫中铸造铜沟。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珠玉饰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