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毗陵邂逅京口同舍汤叔厚》 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

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

意思:鸡犬之声相闻里社同,弹琴读书曾经客儒宫。

出自作者[宋]刘宰的《毗陵邂逅京口同舍汤叔厚》

全文赏析

这首诗《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是一首对古代文人儒士生活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学问和道德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首联“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描绘了一个和谐、充满文化气息的乡村生活场景,鸡犬之声相闻,里社祭祀活动相同,琴书之声相伴。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儒士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学问和道德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颔联“南楼夜醉三更月,北固秋吟万里风。”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南楼饮酒赏月,秋日北固山吟诵风声的情景。这一联用词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去鲁羡君勤采藻,游吴愧我尚飘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朋友的境遇的感慨。这里,“去鲁羡君”指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为了国家社稷而奔波忙碌的人的敬仰;“游吴愧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为国效力、四处漂泊的愧疚之情。 尾联“相逢便与论心曲,莫笑依然旧阿蒙。”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相逢后,畅谈心声,不嘲笑过去的无知和懵懂的情感。这里,“莫笑依然旧阿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儒士生活的赞美和对诗人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学问、道德、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鸡犬相闻里社同,琴书曾共客儒宫。
南楼夜醉三更月,北固秋吟万里风。
去鲁羡君勤采藻,游吴愧我尚飘蓬。
相逢便与论心曲,莫笑依然旧阿蒙。

关键词解释

  • 鸡犬相闻

    引用解释

    谓人烟稠密。语出《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陆游 《感事》诗:“鸡犬相闻三万里,迁都岂不有 关中 。” 郑文光 《夜渔记》:“现在,这儿已是鸡犬相闻的村落了。”

    读音:jī quǎn

  • 琴书

    读音:qín shū

    繁体字:琴書

    英语:story-telling in the form of ballads song 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意思:(琴书,琴书)

  • 相闻

    读音:xiāng wén

    繁体字:相聞

    意思:(相闻,相闻)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里社

    读音:lǐ shè

    繁体字:裏社

    英语:the locus

    意思:
     1.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
      ▶《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汉·蔡邕《独断》卷上:

  • 儒宫

    读音:rú gōng

    繁体字:儒宮

    意思:(儒宫,儒宫)
    古代官立学校。
      ▶《陈书•儒林传•沈不害》:“至是国学未立,不害上书曰:‘……宜其弘振礼乐,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纡迹儒宫,选公卿门子,皆入于学。’”唐·韩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