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塞即事二首》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意思:塞山走尽到乌延,万顷沙堆出现极边。

出自作者[唐]顾非熊的《出塞即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描绘了诗人行进在塞山(可能是指山势高峻、地势险要的边塞山)上的情景,一直走到乌延,看到了边疆的沙堆。这里用“万顷沙堆”形容边塞的荒芜和广袤,也暗示了边疆的荒凉和艰苦。 颔联“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描绘了边塞夜晚的景象,河水上的月亮沉了下去,鸿雁开始起飞,沙漠中风度犬羊,膻气扑鼻。这里用“犬羊膻”形容沙漠中动物的气味,也暗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和荒凉。 颈联“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描绘了边疆生活的另一面,席箕草在城池外生长,护柳花在帐篷前开放,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和坚韧。 尾联“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诗人在此处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听到了终日有人望狼烟的故事,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边疆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对边疆生活的艰辛和艰苦表示了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
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关键词解释

  • 沙堆

    读音:shā duī

    繁体字:沙堆

    意思:沙墩,小沙丘。
      ▶三国·魏·缪袭《克官渡》诗:“沙堆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

  • 山行

    读音:shān xíng

    繁体字:山行

    意思:在山中行走。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
      ▶元·刘迎《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萦纡车轣辘。”

    <

  • 万顷

    读音:wàn qǐng

    繁体字:萬頃

    英语:(fig.) A large area.

    意思:(万顷,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

  • 极边

    读音:jí biān

    繁体字:極邊

    意思:(极边,极边)
    非常遥远的边境。
      ▶唐·刘言史《赋蕃子牧马》诗:“碛净山高见极边,孤峰引上一条烟。”
      ▶五代·王仁裕《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诗:“盛德安疲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