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鳞动微影,忽已落长喙。
意思:细鳞动微影,忽然已落长嘴。
出自作者[宋]艾性夫的《鸭责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物喻人,通过描绘鹭鸶的习性,揭示了某些人贪婪、狡诈的内心世界。
首句“物生天地间,谋食各从类”,描绘了万物生于天地之间的自然景象,而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也各自遵循着各自的生存法则,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然而,接下来的诗句却揭示了某些生物的贪婪和狡诈。
“平畴我所家,方逐鱼虾细。”诗人描绘了一片平静的田野,是他的家园。然而,这些鹭鸶却对他的家园视而不见,反而追逐着小鱼小虾,展现出它们的贪婪和无情。
“尔鹭非吾徒,引颈乃旁睨。”鹭鸶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性,它们不再是诗人笔下纯洁、优雅的生物,而是变成了贪婪、狡诈的象征。它们引颈旁观,似乎在等待着机会,这种形象跃然纸上。
“纤鳞动微影,忽已落长喙。”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鹭鸶捕食的瞬间,小鱼微动的影子刚刚出现在水中,鹭鸶就已经用它长长的喙将其抓住。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鹭鸶的狡诈和迅速。
“洁白徒外观,贪墨实素志。”诗人借鹭鸶的形象揭示了某些人表面纯洁、内心贪婪的本质。他们往往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私欲和贪婪。
“徘徊饱未休,阴攫殊得计。”鹭鸶捕食后的满足和贪婪状态被诗人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们在暗中等待机会,准备抓住下一个猎物,这种状态也象征了某些人的狡诈和无情。
最后,“我本能言者,责汝合思义。”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他应该对这种贪婪和狡诈有所警醒和反思。
整首诗以物喻人,通过描绘鹭鸶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狡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寓意。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