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意思:当时的议论归清德,皇心重我。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一位老臣的赞颂,表达了皇帝对老臣的尊重和重视,以及老臣的家风、学识和品格。 首联“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通过“时论”和“皇心”点明了社会对这位老臣清德的高度评价和皇帝的重视。颔联“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进一步介绍了这位老臣的家风和学识,表现出其刚毅正直和深厚淳朴的特点。 颈联“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通过“便殿谈经”和“安车就第”两个形象生动的场景,描绘了这位老臣在皇帝面前谈论经义,以及乘坐安车回到新居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其尊贵地位和荣耀。 尾联“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以“金未尽”和“奄忽弃乡人”表达了对这位老臣去世的惋惜和悲痛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通过对一位老臣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清廉、刚毅正直的品质的崇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臣的赞颂,展现了皇帝对老臣的尊重和重视,以及老臣的家风、学识和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清廉、刚毅正直的品质的崇敬,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短暂和珍贵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清德

    读音:qīng dé

    繁体字:清德

    意思:高洁的品德。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
      ▶《新唐书•李石传》:“毛玠以清德为魏尚书,而人不敢鲜衣美食,况天子独不可为法乎?”
     

  • 心重

    读音:xīn zhòng

    繁体字:心重

    意思:
     1.犹心切。
      ▶《西游记》第二七回:“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2.谓思虑过多。
      ▶《红楼梦》第七八回:“那孩子心重

  • 老臣

    读音:lǎo chén

    繁体字:老臣

    英语:I, Your old servant

    意思:
     1.年老之臣的自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 时论

    读音:shí lùn

    繁体字:時論

    意思:(时论,时论)

     1.当时的舆论。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时论以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七:“桧(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