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卧濯足》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意思:何况有松风声,锅锅响飕飕。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夜卧濯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长安大雪之年,诗人生活困苦,缺薪少粮,居住环境恶劣,疾病缠身,但仍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首联“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以“长安大雪年”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展现了一幅荒寒的景象。诗人用“束薪抱衾裯”表达了自己生活的艰难,不仅要砍柴生火,还要用破旧的被褥取暖。 颔联“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进一步描述了生活的困苦,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只有少量的水来缓解忧愁。 颈联“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表达了诗人逃离繁华的都市,躲在空旷的山谷,孤独地生活着,只有鸺鹠在孤城中呼啸。 接着,诗人通过“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来形容粮食的珍贵,以及生活的艰难。然后又以“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来描绘煮饭时锅具发出的声响,形象生动。 “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一句,描绘了住所的简陋和气温的变化无常。“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则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到的一丝快乐。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浮”两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天空低垂,瘴气重重,地面薄弱,海气漂浮。然后,诗人以“土无重膇药,独以薪水瘳”来表达自己缺乏药物,只能依靠薪水来缓解疾病。 最后两句“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诉说,展现了诗人在困苦的生活中寻找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
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
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
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
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浮。
土无重膇药,独以薪水瘳。
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飕飕

    读音:sōu sōu

    繁体字:颼颼

    意思:(飕飕,飕飕)

     1.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
      ▶《艺文类聚》卷一引汉·赵壹《迅风赋》:“啾啾飕飕,吟啸相求。”
      ▶宋·章丽贞《长相思》词:“风飕飕,雨

  • 风声

    读音:fēng shēng

    繁体字:風聲

    短语:局势 事态 形势 局面 情势 风云 气候 态势 阵势

    英语:wind

    意思:(风声,风声)

     1

  • 松风

    读音:sōng fēng

    繁体字:鬆風

    意思:(松风,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宋·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垄生。”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