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性寺六祖戒坛》 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

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

意思:最初地没有阶级,我基数尺低。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法性寺六祖戒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是一首描绘禅宗修行和领悟的诗。 首联“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表达了禅宗修行中的层次和深度。初地意味着最初的修行阶段,没有阶级之分,体现了禅修的平等和无差别性。而“余基数尺低”则是对前者的形象化表达,意味着个人的修行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这两句描绘了禅修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中。天香指的是从禅修中散发出来的香气,茉莉则象征着禅修中的清净和美好。梵树则是指具有神秘力量的菩提树,菩提象征着智慧和觉悟。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这两句表达了禅修带来的内心变化。惊俗表明禅修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困扰,生真性则意味着展现出真正的自我。青莲出淤泥则进一步强调了禅修者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美好。 最后,“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表达了禅宗的传承和修行之道。谁得到了心法,意味着谁真正领悟了禅宗的精髓。衣钵在曹溪,则表明曹溪是禅宗的重要传承之地,也是修行者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层次、境界、场景、内心变化以及传承,充满了对禅修的敬仰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基数

    读音:jī shù

    繁体字:基數

    英语:radix

    意思:(基数,基数)

     1.用于表示事物个数的数。如一、二、三……一百、三千等普通整数,区别于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百、第三千等序数

  • 阶级

    读音:jiē jí

    繁体字:階級

    短语:砌 台阶 踏步 阶 坎 级 除 陛

    英语:class

    意思:(阶级,阶级)

     1.臺阶。
      ▶唐

  • 初地

    读音:chū dì

    繁体字:初地

    意思:
     1.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干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
      ▶《华严经•十地品》:“今明初地义,

  • 无阶

    读音:wú jiē

    繁体字:無階

    意思:(无阶,无阶)
    谓没有门径。
      ▶三国·魏·曹植《离思赋》:“虑征期之方至,伤无阶以告辞。”
      ▶宋·岳珂《桯史•淳熙内禅颂》:“堕在山林,无阶上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