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咏二首》 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

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

意思:形势山前感物华,拒绝乘清兴过僧家。

出自作者[宋]祖无择的《自咏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与僧人交往乐趣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川形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僧家的清兴生活的向往。 首句“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描绘了诗人对山前形胜之地的感慨,以及他乘着清幽兴致前往僧家的情景。这里的“物华”可以理解为自然风光,而“清兴”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楼台消废无人问,今古传闻只自嗟”描绘了僧家楼台的消废和无人问津的景象,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并感叹古今传闻只是自言自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云拥断崖埋石笋,泉冲凉雨落金沙”两句诗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崖上长满了竹笋,泉水如凉雨般冲下,形成金沙般的瀑布。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凭君识得寻幽趣,只管高谭至日斜”是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探寻幽静之趣,并一直谈论到太阳西斜。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热情邀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与僧家交往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
楼台消废无人问,今古传闻只自嗟。
云拥断崖埋石笋,泉冲凉雨落金沙。
凭君识得寻幽趣,只管高谭至日斜。

关键词解释

  • 物华

    读音:wù huá

    繁体字:物華

    意思:(物华,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梁·柳恽《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郁陶,物华复如此。”
      ▶唐·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

  • 清兴

    读音:qīng xīng

    繁体字:清興

    意思:(清兴,清兴)
    清雅的兴致。
      ▶唐·王勃《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张可久《小梁州•访杜高士》曲:“飞来峰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

  • 形胜

    读音:xíng shèng

    繁体字:形勝

    英语:with favourabl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意思:(形胜,形胜)

     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

  • 感物

    读音:gǎn wù

    繁体字:感物

    英语:affected by things

    意思:
     1.谓有感于怪异之事。
      ▶《文选•班彪<王命论>》:“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

  • 僧家

    读音:sēng jiā

    繁体字:僧家

    意思:
     1.僧人,和尚。
      ▶唐·崔峒《题崇福寺禅师院》诗:“僧家竞何事,扫地与焚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