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园》 余凉入坐隅,萧洒散烦襟。

余凉入坐隅,萧洒散烦襟。

意思:我凉入坐在角落,潇洒散烦襟。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东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云蔽亭午,白日成萧森》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内心宁静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浮云蔽日的景象,表达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情感,同时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浮云蔽亭午,白日成萧森”描绘了一幅浮云蔽日的景象,给人一种阴暗、深沉的感觉。而“白日成萧森”则进一步描绘了日落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寂静的感觉。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场景,为接下来的诗句提供了背景和情感基调。 “余凉入坐隅,潇洒散烦襟”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坐在亭子里,感受到凉意袭来,消散了内心的烦躁和忧虑。这种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孟夏爱吾屋,秀木成佳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夏季的喜爱,因为夏季的树木繁茂,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树荫,让诗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众果颇已成,永日鸣山禽”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周围的果园里果实累累,鸟儿在树上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杖履时亦到,逍遥忘滞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经常拄着拐杖到户外散步,忘却了内心的烦恼和忧愁。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举头天雨霁,落日低遥岑”描绘了诗人抬头看到天边雨过天晴的美景和落日余晖映照在远处的山峰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云蔽亭午,白日成萧森。
余凉入坐隅,萧洒散烦襟。
孟夏爱吾屋,秀木成佳阴。
众果颇已成,永日鸣山禽。
杖履时亦到,逍遥忘滞淫。
举头天雨霁,落日低遥岑。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萧洒

    读音:xiāo sǎ

    繁体字:蕭灑

    英语: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意思:(参见萧洒,萧洒)

    近义词: 飘逸、洒脱

  • 余凉

    读音:yú liáng

    繁体字:餘涼

    意思:(余凉,余凉)
    充裕的凉荫。
      ▶宋·陆游《龟堂一隅开窗设榻为小憩之地》诗:“小展窗扉无大费,略加苫盖有余凉。”

    解释:1.充裕的凉荫

  • 入坐

    读音:rù zuò

    繁体字:入坐

    意思:亦作“入座”。
     就座。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于是乃延入坐,为上客。”
      ▶《史记•樊哙列传》:“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 烦襟

    读音:fán jīn

    繁体字:煩襟

    意思:(烦襟,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元·韦居安《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鳜,烦襟净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