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此时边徼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

此时边徼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

意思:此时边境多战声,拖着鞋拜谒皇帝登上承明。

出自作者[明]李梦阳的《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全文创作背景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明代政治斗争和文人境遇。这首诗是李梦阳为了送别他的朋友、大司马刘公归隐东山草堂而作。刘公因为与权臣不和,选择辞官归隐,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李梦阳在诗中表达了对刘公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山有草堂,缥缈云峤孤。
前对祝融峰,下瞰巴陵湖。
明公昔时此堂居,麋鹿熊豕当窗趋。
洞庭日落风浪涌,倒影射堂堂欲动。
惨淡谁闻紫芝曲,独善不救苍生哭。
先帝亲裁五色诏,老臣曾受三朝禄。
此时边徼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
谢安笑却淮淝敌,魏相坐测单于兵。
九重移榻数召见,夹城日高未下殿。
英谋密语人不知,左右微闻至尊羡。
自从龙去不可攀,公亦卧病思东山。
湘娥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
上书苦死只欲归,圣旨优容意凄恻。
内府盘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关键词解释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此时

    读音:cǐ shí

    繁体字:此時

    英语:now

    意思:(此时,此时)
    这时候。
      ▶《后汉书•刘玄传》:“﹝韩夫人﹞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唐·白居易《琵琶记》:“别

  • 边徼

    读音:biān jiǎo

    繁体字:邊徼

    意思:(边徼,边徼)

     1.犹边境。
      ▶《梁书•萧藻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
      ▶唐·李峤《城》诗:“何辞一万里,边徼捍匈奴。”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