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洞庭湖》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意思:惊涛骇浪常常不定,半天鬓堪斑。

出自作者[唐]许棠的《过洞庭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惊涛骇浪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的惊险与闲适。 首联“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直接描绘了惊涛骇浪的动态特征。这里的“惊波”并非寻常的浪花,而是那种翻涌不定,带有强烈冲击力的波浪。这样的波浪往往让人心生畏惧,甚至半日之间,鬓发斑白。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知,也表达了他面对危险时的紧张和恐惧。 颔联“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险峻。在船行过程中,四周望去仿佛无地无垠,然而在中流之处,突然出现山峦。这种突如其来的景象,既体现了环境的变幻莫测,也增加了诗的紧张感和惊险感。 颈联“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风景。这里,诗人以鸟高风起、帆远行闲来反衬出惊涛骇浪的惊险。在高飞的鸟看来,他们总是害怕坠落,而在远处的帆看来,这里的场景却显得十分闲适。这种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尾联“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是诗人对渔父的描绘。渔父在惊涛骇浪中闲适自得,不时地唱着歌儿。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渔父闲适生活的羡慕,也体现了他在惊涛骇浪中的一种超脱和释然。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惊涛骇浪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的惊险与闲适。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关键词解释

  • 惊波

    读音:jīng bō

    繁体字:驚波

    意思:(惊波,惊波)
    惊险的巨浪。
      ▶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司空图《连珠》:“盖闻霁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 半日

    读音:bàn rì

    繁体字:半日

    英语:half a day

    意思:
     1.白天的一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

  • 不定

    读音:bù dìng

    繁体字:不定

    英语:indefinite

    意思:
     1.不安定;不稳定。
      ▶《庄子•天地》:“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