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孤棹溯霜月》 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

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

意思:严把画栏杆拍,飞雁两三声。

出自作者[宋]张鎡的《水调歌头·孤棹溯霜月》

全文创作背景

张鎡的《水调歌头·孤棹溯霜月》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他可能在某个秋夜,孤舟独行,溯流而上,望着皎洁的月光和漫天的霜露,感受到了孤独和清冷,因此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月夜江景的美丽和寂静,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可能受到了宋代文学中“水调歌头”这一词牌的影响,以及当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孤棹溯霜月,还过阖闾城。
系船杨柳桥畔,吹袖晚寒轻。
百尺层台重上,万事红尘一梦,回首几周星。
风调信衰减,亲旧总凋零。
认群峰,寻四塔,尘烟横。
平生感慨,况逢佳处辄销凝。
休说当时雕辇,不见后来游鹿,斜照水空明。
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

关键词解释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画阑

    读音:huà lán

    繁体字:畫闌

    意思:(画阑,画阑)
    见“画栏”。

    造句:暂无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