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查子》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意思: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生查子》

全文赏析

【注释】

①花谢小妆残:形容落花飞絮,春色将暮。

【评解】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写山城春晚,江岸落日,潮来而人不来的惆怅心情。下片写落花飞絮,莺困歌歇,撩人心绪的情景。抒情委婉,细腻含蓄。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这是一首隐约不露的情歌。为《东堂集》中很少见的作品。我们说过,他是一个俯仰自乐、不沾世态的风雅作家。
为什么他也在“愁眉”、“相觑”、“心情乱”,竟动了凡心呢?这个问题除非让他自己来解答,别人是无从代为辨析的。他或者正如一个修道的尼姑,本是个清净的身子,无端的却动了“思凡”的念头。——幸而我们这位毛先生毕竟是理智战胜了感情,尚未演到第二幕的实行“下山”。这或者因为他是一个法曹,头脑总要较凡人冷静些呵!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
  《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惜分飞》一样,皆是毛滂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怎不令词人深深痛苦呢?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 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之睛目即现。心乱如麻,难以梳理;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张奇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作者介绍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清歌

    读音:qīng gē

    繁体字:清歌

    意思:
     1.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汉·张衡《思玄赋》:“双材悲于不纳兮,并咏诗而清歌。”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 花谢

    读音:huā xiè

    繁体字:花謝

    意思:(花谢,花谢)
    即花红。水果的一种。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齐中多佳果,梨、枣之外……皆称一时之秀。而青州之苹婆,濮州之花谢,甜亦足敌吴下杨梅矣。”参见“花红”

  • 小妆

    读音:xiǎo zhuāng

    繁体字:小妝

    意思:(参见小妆,小粧)

    解释:1.亦作\"小妆\"。 2.稍作妆饰﹐淡妆。与\"盛妆\"对言。

    造句:

  • 残莺

    读音:cán yīng

    繁体字:殘鶯

    意思:(残莺,残莺)
    指晚春的黄莺鸣声。
      ▶唐·李颀《送人尉闽中》诗:“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
      ▶唐·白居易《牡丹芳》诗:“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